新基建涵蓋了眾多的數字化基礎設施:云計算、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5G、物聯網、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等信息基礎設施,以智能交通、智慧能源為代表的融合基礎設施。可以看出,新基建技術中最核心的資產便是數據。
新基建對數據處理提出了海量、多元、實時的挑戰。
以5G為例,如果把5G比做水流動的管道,管道十倍百倍的加粗,勢必要求存儲(類比水池)有足夠的容量,能接得住。根據預測到2025年全球新創建的數據量會達到175ZB;到2023年實時數據占全球數據圈24.5%的份額。
物聯網讓采集的數據種類和數量越來越多,5G讓數據傳輸的速率越來越快,云計算在不斷地對數據進行計算處理,AI在不斷地挖掘數據的價值,這些技術連接的關鍵紐帶便是存儲。在新基建推動的當下,存儲可以說是推動產業向高端化發展的剛需。
新基建下的“新存儲”
根據國際咨詢機構IDC的預測,到2025年智能終端數量將達到400億個,全球數據總量也將從2020年的44ZB躍升到180ZB,其中30%屬于實時數據,75%來自邊緣和終端,而這些數據中,將會有80%的數據是非結構化數據。
數據不僅總量巨大,增長速度也十分驚人。舉個例子,一個大型三甲醫院每天生成數TB數據;一個智能質檢的生產線每天生成數百TB數據;一座智慧城市每天產生的數據量更是高達數百PB。基于此,IT技術人員不得不重新考慮存儲的效率以及架構問題,“新基建”需要以數據為核心的“新存儲”。
新基建讓城市大腦“不堪重負”
與此同時,“新基建”的大發展也帶來了新的問題與挑戰。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中國數據中心數量大約有7.4萬個,大約占全球數據中心總量的23%,數據中心機架規模達到227萬,在用IDC數據中心數量2213個。基于“新基建”的政策導向,未來3年,中國數據中心市場規模將保持12.4%的增長速度。
數據中心的市場擴張意味著海量數據的產生,以5G傳輸、大數據中心及人工智能為鮮明特點的城市發展路徑勢必會帶來海量數據存儲與管理的難題。面對指數級暴增的數據,“如何存”,“怎樣管”將成為“新基建”面臨的巨大挑戰。
視頻監控存儲變革
作為“新基建”的重要內容,具有高速率、低時延、大帶寬等特點的5G網絡將邁入快速發展的新階段。而隨著5G網絡的發展,一些相關行業也將隨之出現變革。視頻監控行業表現明顯:
首先,超高清視頻時代到來。
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使得視頻圖像逐步從標清、走向高清甚至超高清。5G網絡技術的普及還將推進超高清視頻的傳輸效率進一步提升,從而解決數據提取及進行分析應用時,因為圖像的清晰度不夠而無法使用的問題。
其次,智能化成為發展趨勢。
人臉識別、行為識別、車牌識別、目標分類等人工智能算法的快速發展,使得安防智能化成為了近兩年最為明顯的一個發展趨勢。
根據IDC的相關預測, AI攝像頭將持續高速增長,并大量替換傳統攝像頭。智能視頻監控技術近幾年來被廣泛研究并開始實際應用,通過將AI相關的視覺技術融入視頻監控系統,可以對視頻數據流進行圖像處理、目標分析,實現自動檢測、目標跟蹤等目的,對視頻監控系統進行實時控制,變被動監控為主動監控。
在智能安防時代中,隨著高清的普及,對于視頻存儲的時長與數據分析的要求越來越高,這種組合需求正在提升視頻監控存儲方案的成本,并對整體智能安防解決方案的可伸縮性及可管理性帶來巨大的壓力。
當前安防行業大規模的高清視頻監控系統應用中,需要滿足海量高清的視頻數據存儲,高清視頻數據如720P、1080P、5MP、8MP等高分辨率IPC的接入,大路數并發大碼流的實時數據讀寫,傳統存儲的性能面臨極大的挑戰。
安防監控視頻圖像的高清顯示、海量非結構化的數據存儲、多元信息融合、音視頻圖像的分析挖掘、大規模數據的智能分析及決策需要引入云計算、云存儲等多種先進技術,尤其在平安城市、智能交通、智慧城市以及跨地域的大規模行業應用當中,對于這些行業中海量的視頻圖片等非結構化數據存儲系統的需求,意味著數據存儲能力和計算處理性能的提升,存儲產品要求具備高性能、高容量、高可靠性以及可擴展性,同時需要實現與安防行業應用的深度結合,滿足安防系統海量視頻數據管理的特殊業務應用。
海量數據的可持續高效存儲
面對龐大的數據存儲量以及可預見性的數據增長量,新的存儲架構必須要考慮的第一個點就是如何以更高擴展性、更高吞吐/低時延以及更高性價比實現容量管理。首先要有高擴展性,滿足因為業務量、數據精細度提升導致的數據量增加的隨時擴容需求;其次要有高吞吐/低時延,保障在海量數據、海量小文件場景下,數據可以快速地讀取和調用;當然用戶也很看重整體方案的性價比。
海量數據的高效管理
僅解決了數據存儲的問題,對于新基建的需求來說遠遠不夠,還要進一步解決存儲數據的管理問題。
另外不得不提的一個數據管理場景便是邊緣計算和中心計算,云邊協同的數據管理能力對存儲系統支撐數據中心與邊緣之間的數據匯聚和分發至關重要。特別是5G的發展,工業互聯網、物聯網技術的應用,數據更多會從攝像頭、傳感器、移動設備等不同的邊緣端產生,而傳統的SAN/NAS存儲只能在局域網內訪問,無法提供云邊協同統一的數據管理能力。新存儲需要打破傳統存儲訪問協議的限制,能夠基于互聯網協議實現數據跨網絡的統一管理和訪問,從而能夠直接與數據中心之外的物聯網設備、智能終端直接交互數據,滿足當前和未來數據交互的需求。
什么是當下安防最優存儲方案?
云存儲與對象存儲被視為是新的最優選擇,但對于大型的視頻監控系統,從前端到上云的巨額成本讓人望而止步,使得用戶與集成商對于可擴展的邊緣存儲需求持續增長。對象存儲在安防中的應用仍有待時間驗證,由于本地S3協議的不支持,因此在監控的應用發展緩慢。
對于集成商或用戶而言,選擇適合的智能安防存儲方案至關重要。目前市場主要由兩種主流選擇方案,一是選擇視頻存儲公司提供的方案,二是選擇大型IT/ICT公司購買數據解決方案,行業資深人士認為,如果在兩者進行權衡,前者具有成本效益與彈性,能滿足視頻監控行業特有的需求,如處理大量視頻的攝取與寫入,減少丟幀現象,后者方案需要大量超額配置成本高,但有專業且熟練的專業人員進行部署,在后續服務上更有保障。
從商業的角度看,選擇前者無疑更符合現實情況,但無法否認的是,目前這類視頻存儲公司大部分仍無法很好地解決當前安防市場的所有需求,各家的方案仍然只是在某些應用場景中有領先的優勢而已,比如低端NVR市場、較大的共享存儲市場、有限的超融合市場等等,由于視頻監控的數據與數據中心處理的數據差異甚大,因此將視頻監控的方案應用到其他的市場并不是非常好的選擇,智能安防要跳出安防,仍然需在存儲上進行突破。
目前監控市場的用戶、集成商或技術合作伙伴仍然與數據中心或其他IT市場存在較大的差異,這意味著在存儲上最優方案仍有待商榷與時間驗證。